远去的轱辘车
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与专业素养,兰州市少年宫于近日举办了“青蓝工程”模拟课堂教师公开课活动。本次活动以“芳华待灼,砥砺深耕”为主题,汇集心理、国学、美育、体育、艺术等多元专业课程,通过以赛促教、以研促改的方式,展现了全体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活力。
心理与思维训练课程开启智慧之门。《热爱生命,发现美好》引导学生以积极的视角寻找挖掘生活中的小确幸,感悟生命的美好,珍惜当下;《放飞思维的翅膀》、《机器人工程师》通过舒尔特方格、数字记忆、图像识别任务等训练工具,有效提升学生专注力品质。
传统文化课程注重内涵传承。《论语》之“言行”深入浅出解析经典,将古老的智慧转化为指导当下生活的行为准则;书法《李誉墓志结构的学习》精讲左中右结构的布势规律与笔势呼应。
艺术创作课程展现专业深度。《药材宝宝(文创设计)》引导学生完成从药材形态细节观察到大胆构思的完整设计流程;《写意花鸟--水仙花》重点演示国画创作中提按顿挫的笔法变化表现及墨色层次控制;《触摸敦煌藻井》运用分层绘制法解析对称构图,采用轻粘土完成创意手工作品;《瓶子里的莲蓬》则通过触摸实物材料和观察法,详细讲解空间构成中的对比。
体育科技课程充满动能活力。《愚公移山学篮球》巧妙将寓言精神融入篮球运球训练,突破技术教学;《兰州八门拳》复习跳叉步的发力顺序与重心转换,规范武术动作要领;机器人编程《我是小小农业家--舂米机》引导学生完成从结构设计到动力传动的完整搭建思维训练。
双语绘本课程创新语言教学模式。《New Story: Grass is boring》通过多媒体动画创设趣味故事,用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语言能力;《Food and Drink》课程则围绕魔术师、PK游戏的方式,在情境创设和语言实践方面特色鲜明。
舞蹈课程推进艺术素养培育。舞蹈排练课《银铃》、《小算神》将铃铛与算盘元素融入舞蹈编排,不仅训练学生肢体协调性,更注重培养舞台表现力;《手位和脚位练习》夯实古典舞基础形态;《小手拍拍》则通过趣味性组合激发低龄学员的舞蹈兴趣。
声乐课程深耕演唱技法与艺术表现。《小雅·鹿鸣》课程通过古诗词吟唱训练,培养学生对传统雅乐音律的把握。
器乐课程夯实演奏基础与音乐处理。钢琴课程《F大调小奏鸣曲》侧重和弦分解训练手指技巧,《拜厄》练习曲教学注重触键力度与音色控制;竹笛课程《如何吹响竹笛》系统讲解风门形成与气息运用的基本原理;萨克斯《蒙古情歌》则着重训练连音技法与民族音乐风格的表达。
编创课程激发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。《节奏型替换法》引导学生通过节奏变奏发展音乐主题,培养旋律创作能力;《儿童舞编创》则通过即兴发挥,把动作元素提取与重组,开发舞蹈创作新思维。本次活动采用“教学展示+即时点评”动态结合模式,每位教师完成展示后,评委组立即从课程设计、教学方法创新、专业术语运用、师生互动效能等多维度进行专业指导,形成“展示-反馈-优化”的良性循环,形成了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。


青蓝相继,砥砺同行。本次公开课通过深度的专业展示与跨学科交流,不仅展现了教师们的教学风采,更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学新理念。今后,兰州市少年宫将继续深化“青蓝工程”建设,构建更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,为推动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。